
作者 Author: 白希那 백희나
譯者/導讀 Translator:蘇懿禎
出版年月 Publish date: 2025-05
語言:繁體中文有注音
內容簡介
韓國暢銷女作家白希那滿滿心意的作品──《啾啾的媽媽》
只要彼此相愛、共同生活,就是家人
有些愛,無關血緣,來自選擇;
有些媽媽,無關身份,來自心意。
壞脾氣的流浪貓胖妮竟然生下了一隻小雞!
貓和小雞真的能成為家人嗎?
白希那以豐富的想像力編織出這個溫暖動人的故事!
「天啊,我竟然生了一隻小雞!」
胖妮是一隻惡名昭彰的流浪貓。
她肥胖、貪吃,還特別喜歡欺負弱小的動物。
某個早晨,
胖妮撿到了一顆剛下的溫熱雞蛋,
一口吞了下去。
一天過去了,兩天過去了……
胖妮本來就圓滾滾的肚子,竟然越來越鼓脹起來!
「哎呀,好難受!」
突然覺得肚子不對勁的胖妮,火速衝向廁所。
然而,從她肚子裡排出來的並不是便便,
而是一隻又小、又黃、又可愛的小雞!
「啾啾……」
「好吧……那就叫你『啾啾』吧!」
胖妮與啾啾會產生什麼火花呢?
「媽媽」不一定是生下你的那個人,
而是願意陪你走過害怕、擁抱你不安、
在你哭泣時輕聲安慰的人。
作者白希那透過「貓與小雞」這對天生難以親近的組合,
重新探問:「家庭的本質究竟是什麼?」
白希那提到:
「在創作繪本的過程中,
我對於那些描繪所有家人——爸爸、媽媽、兄弟姊妹……
一起快樂生活的故事,總帶著一絲歉意。
因為,並非只有這樣的家庭模式才是完整的。
即使沒有媽媽,沒有爸爸,或者來自不同的種族,
甚至沒有血緣關係,只要彼此相伴、心中充滿愛,
那就是一個足夠完美的家庭。
《啾啾的媽媽》或許是一部簡單有趣的繪本,
但創作完這本書後,我感覺自己終於完成了一項沉甸甸的課題。
如果這本書能夠被許多不同的家庭喜愛,那將是我最大的喜悅。」
★以「非典型母愛」為核心,打破傳統親子觀念★
這本書顛覆了我們對母愛的刻板印象,小雞啾啾由一隻貓「胖妮」撫養與照顧。這樣的設定不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,也讓讀者思考:「母愛是否一定來自親生母親?家庭是否只有一種形式?」書中呈現跨越血緣、物種甚至社會框架的親密關係,讓孩子理解愛的多元性,也讓讀者產生深刻的共鳴。
☆色彩對比的視覺設計,突顯角色情感☆
在內頁畫面設計上,書中大多數角色與環境都是黑白的,只有啾啾是鮮豔的黃色,這樣的色彩運用不只是為了吸引讀者目光,更在敘事上具有重要意義:
黃色的啾啾象徵童真、活力,也代表他對媽媽的依戀。
黑白世界則可能象徵現實的冷漠與孤單,使啾啾的渴望與不安更加明顯。
這樣的對比讓讀者即使不閱讀文字,也能透過視覺感受角色的內心狀態,強化故事的情感層次。
★角色設計生動細膩,肢體語言與表情極具張力★
啾啾的每個動作、眼神、翅膀的細微擺動,都真實反映出孩子的情緒變化,例如當牠焦急時,牠的羽毛會微微豎起,當牠撒嬌時,牠的翅膀會緊貼著胖妮。胖妮雖然是一隻惡名昭彰的貓,但牠的舉止充滿「母親的溫柔」,例如用尾巴輕輕環抱啾啾、用舌頭舔拭牠……這些細膩的刻畫使胖妮的母愛不言而喻。
☆胖妮與啾啾的斑點設計☆
在書中,胖妮和啾啾身上的斑點並非隨機的設計,而是刻意創造出的視覺共鳴。在現實世界中,親子之間通常會有外貌上的相似之處,如毛色、紋路或某些特徵。而在書裡,儘管胖妮和啾啾屬於不同物種,卻透過「斑點」這個共通元素,巧妙創造出「親子相似感」。這種設計讓讀者在潛意識裡認同胖妮與啾啾的母子關係,即使牠們並沒有血緣上的聯繫。也讓角色之間的關係更有整體性,增強畫面的和諧感。
★新手媽媽的迷惘與抗拒★
當啾啾從胖妮的肚子裡「誕生」時,胖妮的第一反應是:「我生了一隻小雞!」這個設定充滿幽默感,但也真實呈現了許多新手父母初次面對嬰兒時的手足無措。牠一開始並不習慣這個角色,甚至可能想要逃避,但隨著時間過去,胖妮漸漸開始接受啾啾的存在,這份「從抗拒到接受的過程」,讓牠逐漸學會如何去愛、去照顧、去守護,這是一種突破本性的轉變,也是一種「母愛是後天培養,而非與生俱來」的呈現。
這也讓我們知道:
愛不是天生的,而是透過關係建立起來的。
成為母親的過程,也是重新認識自己的旅程。
有時候,我們以為自己是在照顧別人;但其實,對方也在改變我們。
☆跨越年齡層的閱讀價值☆
這本書看似是一本兒童繪本,但其中的情感層次遠超乎表面。孩子會看到一個尋找媽媽、得到愛的故事能夠理解愛與陪伴的價值;成人則會在其中讀出更深層的情感,如「非親生的母愛」、「被需要與付出的矛盾」、「母親如何在愛與自我之間取得平衡」等。這樣的雙重閱讀層次,使得這本書不只是適合孩子,也是一部讓成人深思的作品,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