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作者 Author: 花丸學習會
譯者/導讀 Translator: 李彥樺
出版年月 Publish date: 2022-09
注音: 無
★漫畫故事+情境學習+專業指導+動腦解題=生涯藍圖追夢指南
★書中收錄〈打造共學家庭的家長手冊〉,親子共學不困難!
★引導孩子思考自己的未來、了解社會實際的狀況,並且找到人生的目標與方向,成為築夢踏實、獨立自主的大人!
內容簡介
放學回家的路上……
貓咪:「要不要來我家玩?」
松鼠:「對不起,我今天要練鋼琴。」
貓咪:「松鼠,你好努力練琴哦!」
松鼠:「我以後想當鋼琴老師,嘿嘿!」
無尾熊:「貓咪,你決定好以後要當什麼了嗎?」
貓咪:「我想當漫畫家,或是學校的老師。」
松鼠:「無尾熊,你呢?」
無尾熊:「我還沒有決定好要當什麼吔!真是傷腦筋……」
成長過程中,難免會像對話中的「無尾熊」一樣有類似的煩惱吧!
到了小學高年級至國中階段,人便會開始認真思考種種與「將來」有關的問題:找不到目標與夢想、不知道如何為夢想努力、不明白「認真念書」對人生的意義、不知道現在苦心經營的人際關係往後會產生什麼變化……
正因為未來具有不確定性,而實踐目標的路上也有許多挑戰與困難,如果有人能夠在這個摸索生涯規畫的重要階段,在我們生命中扮演如「燈塔」般的指引角色,一定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。因此,專門為孩子解決疑難雜症的「12歲之前一定要學」系列又要登場啦!
《12歲之前一定要學:6思考未來&實現夢想》是為了正在慢慢從孩童轉變為大人的「大孩子」所寫,以回應此時期各種對未來的不安與對成長的焦慮。書中以一群可愛的「動物同學」討論彼此夢想的情境漫畫揭開序幕,當中有已經找到夢想卻不知如何實踐的、志趣廣泛所以還在三心二意的、想法變動導致至今毫無頭緒的……每個人都可以在這些角色身上投射自己的心情,產生「對,我也有這種煩惱!」的共鳴。而貫穿全書的熱血教師──「金剛老師」身為作者的化身,便是引導讀者思考與將來有關的一切、解答疑惑的關鍵人物。
作者所探討的「將來」,不僅是「未來想考什麼學校?」或「未來想從事什麼職業?」等概念而已,更包含了「該如何獨立自主?」、「貢獻所長以賺取金錢的意義為何?」、「在社會這大片汪洋中該如何立足?」等實際面的問題。雖然主題談的是「生涯規畫」,卻也強調了「現實」的重要性,既說明設定目標後,該如何腳踏實地往前邁進的方法,也開誠布公的說明社會實際的現況,以及追尋目標的過程中很大機率會遇上的各種「現實問題」,為規畫未來提供更實用的建議。
而除了實用的內容之外,本書也有「12歲之前一定要學」系列的特色單元,即結合趣味遊戲與生涯思考的「動動腦」,以及讓家長能夠針對各單元延伸閱讀,更理解親子相處、教養方法等概念的「打造共學家庭的家長手冊」,為「思考未來&實現夢想」提供更多面向的引導與啟發。
※試著想像自己「未來的樣貌」吧!
這本書可以幫助你──
‣ 理解獨立自主的意義,為出社會後的生活做準備。
‣ 認識社會的運作模式,明白必須工作賺錢的原因。
‣ 思考將來想做的事情,在追夢的過程中感受成長。
‣ 學習自力更生的態度,為自己未來的人生負責任。
角色介紹
金剛老師:會告訴學生「現在該重視的事」,並且教導學生各種和社會相關的知識,是個喜歡陪著孩子一起思考未來的「熱血教師」。
貓咪:是個好奇心旺盛、做事很有自己的原則,而且喜歡做勞作和畫圖的女孩,夢想是成為漫畫家或老師。
小狼:不僅功課好,對體育也很拿手的男孩,擅長踢足球。在班上相當受歡迎,最近開始思考關於未來的事。
松鼠:認真又溫柔的女孩。個性內向、性格穩重,非常受同學信賴,偷偷仰慕著鋼琴老師。
小鹿:喜歡聽音樂、學習新知識的男孩。身上隨時都帶著圖鑑,對「植物學家」的工作很感興趣。
無尾熊:從國外回來、喜歡打扮的女孩,夢想是將來要搬到國外去生活。
老鼠:是個性格有點孤僻的男孩,但其實喜歡受到矚目,將來想從事「能充分表現自我」的工作。
狸貓:做事有些莽撞的男孩。剛開始學吉他,夢想是成為一個音樂家。
小豬:力氣很大、很關心朋友的男孩。雖然還沒找到夢想,但是相當尊敬當糕點師傅的爸爸。
關於「未來的自己」,你心中描繪的是什麼樣貌呢?
或許有人會覺得,對於12歲之前的孩子來說,「未來」還太過遙遠,與其讓他們對將來存有過多幻想,還不如先專注於眼前的課業比較好。雖然現階段的課業確實非常重要,但許多人往往會忽略了「思考未來」這件事的重要性──有了理想與目標之後,那股「追夢」的衝勁,其實是創造精采人生不可或缺的推動力。
應該大部分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:學生時期勤勤懇懇的念書、考試、學才藝、上補習班,可說是善盡了學生的職責,以為只要按照這樣的步調長大,就會自然而然的出社會、成為獨當一面的大人。但現實是,許多人根本還不到出社會的階段,就先在「我該讀什麼學校?」、「我該選填什麼科系?」或者「畢業後我能從事什麼工作?」等「生涯規畫」問題上卡關了!
不可否認的,學制、科系、學校等種種選擇,很大程度的定錨了每個人往後人生的規畫,決定了每個人職涯的方向,而這些重大的決定,都是在學生時期就必須面臨的。由此可見,「思考未來的事」或許真的不急於一時,但及早開始絕對有益無害。畢竟,與其讓孩子在面對選填志願、訂定目標時才急就章的勉強決定一個方向,還不如從小就先試著讓他仔細思索未來。
大部分的人在10至12歲左右這個階段會逐漸對「出社會後的自己」有所憧憬,若是趁此時正式開始思考未來,其實再合適不過了!而孩子心中這份對未來的想像,主要體現在「我的志願」或「我想從事的職業」這類話題上,也就是會對某種職業產生高度的興趣和好奇,並願意以此為生。但要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?有了目標後,又該如何堅定的勇往直前?如果發現自己無法達成目標,又該如何自處?隨著夢想的輪廓漸漸清晰,煩惱也會隨之而來,或許這就是夢想所帶來的「甜蜜的負擔」吧!
儘管「未來」與「夢想」對孩子而言看似渺遠、不切實際,卻是現在所經歷的每一個時刻,點點滴滴的累積。就算目前還不到定義上「出社會」的年紀,但孩子所經歷的每一個時刻,都是構成未來的重要拼圖。放眼未來、把握當下,恣意描繪對於未來的想像,踏實養成追逐夢想所需的各種特質與能力,便是作者對讀者最深刻的期許,也是每一個父母對孩子最殷切的期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