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親子共讀起步走》
今年,老大即將迎來考試。
與其讓他在家閉門造車,我想不如讓他增加經驗值、開闊眼界,於是說服他去南區有名的武林修鍊場練練功。
與此同時,我帶著小隻在附近打發時間。今天來了圖書館。才剛坐下不久,便聽到一位說廣東話的媽媽在教孩子英文發音。孩子雖然努力配合,卻總是達不到媽媽的要求。
沒過多久,媽媽開始情緒爆氣指責孩子:「以前我在妳這個年紀多努力學英文,妳知道嗎?我媽媽不會英文,我只能自己去問老師!妳在學校閱讀已經吊車尾了,還不好好努力?妳知不知道妳運氣多好,有我這樣的媽媽可以教妳英文!」
那句熟悉的「You don't know how lucky you are!」從柱子另一側傳來,我不禁感慨。沒多久,媽媽又開始“教”女兒,我隔著柱子都能感受到那股壓力山大,後來孩子甚至開始打哈欠,媽嗎氣到來不及呼吸、喘不過氣。
與此同時,小隻坐在我身邊,津津有味地閱讀著 David Walliams 的經典小說,完全沉浸其中。這樣的反差讓我不禁思索:如何真正讓孩子愛上閱讀?
閱讀的起點是興趣與陪伴
讓孩子愛上閱讀這件事,看似簡單卻是一個大哉問。我一向對外強調,從小與孩子共讀,是培養閱讀興趣的關鍵之一。
共讀不僅能拉近親子關係,也能讓孩子從小對書本產生親切感。
說到這裡,我家爸爸總是不甘落後,迫不及待補充說他特地買了電子閱讀器(而非iPad),讓孩子方便借閱圖書館的電子書,輕鬆實現閱讀自由。
閱讀習慣一旦養成,將成為孩子終身受用的寶貴財富。
對我們家來說,逛書店比逛玩具店更吸引人。每次去書店,孩子們總要挑一本書,心滿意足地回家。我也樂於把錢花在書本上,我相信比起玩具,書本更是值得的投資。
點燃閱讀的熱情火種
雖然我經營中文書店,但因環境因素,孩子接觸更多的是英文書。
即便如此,每當有喜歡的中文繪本到貨,都會忍不住拎著書,進入孩子的房間說:「今天要聽故事嗎?這本新書很棒,我想和你們分享!」十之八九都會感受到孩子會以最快速的速度,放下手邊的事情,飛奔而來聽故事。
這樣的互動讓閱讀成為一種溫暖而愉快的體驗,也讓書本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僅僅是工具,而是帶來共鳴與連結的媒介。
我理解許多亞洲父母希望孩子成龍成鳳的心情,那位廣東話媽媽的用心毋庸置疑。
但她或許忽略了:如果閱讀變成一種壓力或負擔,孩子只會越來越抗拒,或許當孩子學會熱愛閱讀,才能從閱讀當中感受到力量。